TIMEART STUDIO 時間藝術工作室
  • 時間藝術工作室 About TimeArt Studio
  • 動態 NEWS
  • 企劃 Projects
    • Parallaxis I - 專輯發行
    • 新世紀之聲 Felipe Pinto d'Aguiar作品專場音樂會
    • 十絶句 Ten Poems >
      • 十絕句 - 作曲家
      • 十絕句 - 專輯發行
    • 現代經典系列-極簡主義 (Minimalism)
    • 現代經典系列-印象.東方 (Oriental/Impressionism)
    • 青年作曲家創作計畫 (Young Composers's Project)
    • 聽見 I see music.....
    • 當代音樂萌芽計劃
  • 團員 Musicians
    • 長笛/總監: 吳正宇 Flute/Director: Cheng-yu Wu
    • 薩克斯管:顧鈞豪 Saxophone: Chun-Hao KU
    • 大提琴: 張智惠 Cello: Chih-Hui Chang
    • 打擊樂: 余若玫 Percussion: Rho-Mei YU
    • 作曲/策劃: 許德彰 Composer/Organizer Tak-cheung Hui
    • 單簧管: 王冠傑 Clarinet: Kuan-Chieh Wang
    • 小提琴: 李昀潔 Violin: Yun-Chieh Lee
    • 小提琴: 張庭碩 Violin: Ting-Shuo Chang
    • 鋼琴: 徐敬彤 Piano: Ching-Tung Hsu
  • 聯繫 Contact
  • 合作藝術家 Other Artists
  • 時間藝術工作室 About TimeArt Studio
  • 動態 NEWS
  • 企劃 Projects
    • Parallaxis I - 專輯發行
    • 新世紀之聲 Felipe Pinto d'Aguiar作品專場音樂會
    • 十絶句 Ten Poems >
      • 十絕句 - 作曲家
      • 十絕句 - 專輯發行
    • 現代經典系列-極簡主義 (Minimalism)
    • 現代經典系列-印象.東方 (Oriental/Impressionism)
    • 青年作曲家創作計畫 (Young Composers's Project)
    • 聽見 I see music.....
    • 當代音樂萌芽計劃
  • 團員 Musicians
    • 長笛/總監: 吳正宇 Flute/Director: Cheng-yu Wu
    • 薩克斯管:顧鈞豪 Saxophone: Chun-Hao KU
    • 大提琴: 張智惠 Cello: Chih-Hui Chang
    • 打擊樂: 余若玫 Percussion: Rho-Mei YU
    • 作曲/策劃: 許德彰 Composer/Organizer Tak-cheung Hui
    • 單簧管: 王冠傑 Clarinet: Kuan-Chieh Wang
    • 小提琴: 李昀潔 Violin: Yun-Chieh Lee
    • 小提琴: 張庭碩 Violin: Ting-Shuo Chang
    • 鋼琴: 徐敬彤 Piano: Ching-Tung Hsu
  • 聯繫 Contact
  • 合作藝術家 Other Artists
Search by typing & pressing enter

YOUR CART

演奏家 Collaboration Musicians

鋼琴: 陳羿岑

    臺灣嘉義人,畢業于嘉義國中、嘉義高中音樂班、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演奏,師事卓甫見、謝麗容教授。2006年以優異成績攻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鋼琴合作組並獲得鋼琴合作(Collaborative Piano)碩士學位,曾受教于吳紀禛、洪佩綺、余思慧教授。

    在校期間陳羿岑曾舉辦多場個人鋼琴獨奏會及室內樂音樂會,並積極參與大師班,曾受著名女高音Jessye Norman 之鋼琴合作家Prof. Markham、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歌劇系主任Prof. John Greer、美國馬里蘭大學鋼琴合作系主任Prof. Rita Sloan、美國伊士曼音樂院鋼琴合作與室內樂教授Prof. Jean M. Barr 大師班指導。曾擔任新莊裕民國小弦樂團教師、嘉義市崇文國小音樂班、嘉義高中音樂班鋼琴教師,

    陳羿岑于2013年應荷蘭世界音樂家基金會(Stichting Musicians Worldwide) 邀請,赴阿姆斯特丹、烏特勒支、哈倫等城市巡迴演出。同年亦赴英國布里斯托爾與豎笛家Lucy Thomas 及長笛家吳正宇合作演出室內樂音樂會。陳羿岑目前居住上海,致力於鋼琴演奏教學及鋼琴伴奏。
​
鋼琴: 江瀅

奧籍旅歐鋼琴家,出生於台北,四歲起習琴,啟蒙於張珊卿、徐頌仁、陳美鸞及張瑟瑟教授。1995年自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畢業,考取奧地利國立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 (Universität Mozarteum Salzburg) 鋼琴演奏系 (Konzertfach Klavier),師事系主任 Peter Lang,2001年獲得第一文憑。隨後師事名鋼琴教育家 Hans Leygraf,並於 2005年獲得演奏碩士學位 (Mag.Art.) 。接著追隨名鋼琴家 Pierre-Laurent Aimard,赴德國國立科隆音樂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Köln) 深造現代音樂,2007年獲得最高室內樂演奏文憑(等同博士)。


       在台期間,十一歲獲選與樂團合作演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於台北、花蓮及台東巡演。十六歲跟隨樂團於北京、上海及杭州巡演。在歐洲,以獨奏家身分與 Salzburger Kammerphilharmonie、Salzburger Musici Quartett、Ensemble Mozarteum、E.T.A. Hoffmann Trio、Kölner Vokalsolisten、Ensemble Garage、Duo Ensemble Présence、Ensemble 20/21、Ensemble DuoPlus、Artwork Ensemble、Gunnar Berg Ensemble 等合作演出。另外受邀於國際著名音樂節,如奧國 Klangspuren 音樂節、瑞士琉森 Lucerne 音樂節、法國 Acanthes音樂節、西班牙巴塞隆那 Temporada Avuimúsica  音樂節、中國上海新音樂週、德國 Hörfest 音樂節、台北新點子樂展並在著名的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節 (Mozartwoche) 上世界首演- Spencer H. Shedler 的鋼琴獨奏曲「Refraction」等。曾以鋼琴家身分擔任科隆室內歌劇院(Kammeroper Köln) 07/08年度現代歌劇 - Snezana Nesic 的「Edelweißpiraten 」音樂總監,以及 08/09年度 Udo Zimmermann 的歌劇-「Weiße Rose 」(白玫瑰) 的音樂總監。

       1999獲頒奧地利國家藝術獎學金;是年受訪於義大利電視台,演出Luciano Berio 之鋼琴作品。2006獲德國北萊茵州藝術基金會(Kunststiftung NRW) 獎學金。多項演出都由奧地利國家廣播電台(Ö1) 、西德國家廣播電台(WDR) 、瑞士國家廣播電台(DRS2)及法國電子音樂中心(IRCAM)實況轉播及錄音。


       在現代音樂的演繹學習上,曾與德國Ensemble Modern、法國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及 Pierre Boulez 一起合作。除此之外,也與多位現代作曲家諸如 - György Kurtág、 Helmut Lachenmann、Wolfgang Rihm、Marco Stroppa、Toshio Hosokawa、Mathias Pintscher等合作 ; 啟發深刻靈感,在現代音樂的詮釋表現上更為精湛。
 

       現階段致力於現代音樂的研究及推廣; 自2008年起,定期於歐洲,台灣及中國各大音樂廳演出,例如:台灣國家音樂廳,國家演奏廳,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上海音樂廳,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曲目包含許多現代作曲家的首演,除了接受電台和電視的專訪,以及音樂會實況轉播外,並在多所音樂大學和研究所,給予新音樂講座及大師班。2011-2012年任教於國立上海音樂院。2012年她在台北創立 C-Camerata,致力於當代音樂的演奏。目前定居於中國上海。
陳威廷/豎笛

法國國立佛漢(FRESNES)音樂院單簧管高級演奏文憑、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高級室內樂演奏文憑。單簧管師事: 卓沛貞、陳貞蕙、黃玉馨、鄭哲男、Guy Deplus(前巴黎高等音樂院單簧管教授)、Sylvain Magnolini(法國禁衛軍管樂團首席)、Pierre-Francois BOET、Philippe-Olivier Devaux(巴黎管弦樂團低音單簧管首席)。室內樂師事:Monique MERCIER、Dominique HOLLEBEKE、Devy ERLIH(Long-Thiboud國際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國防部示範樂隊退伍後,赴法進修。在校期間協奏曲比賽連續兩年,以優異成績與管弦樂團在協奏曲之夜擔任獨奏演出。留法期間,以「全體評審一致通過且祝賀」取得國立佛漢音樂院單簧管高級演奏文憑、「全體評審一致通過且祝賀」巴黎師範音樂院室內樂高級演奏文憑。隨後考入法國國立Creteil音樂院隨MR.Philippe-Olivier Devaux學習低音單簧管。參加法國(Velizy-Villacoublay)國際單簧管比賽第二名、法國貝隆(Leopold-bBellan)國際比賽室內樂卓越級(Excellence)第二獎。

打擊樂: 李美儀

     李美儀於1982年出生於新北市。10歲開始學習打擊樂,在台期間先後師事徐伯年,王小尹,陳哲輝與鍾耀光老師,於2005年取得台灣藝術大學文憑後,前往荷蘭海牙皇家音樂院攻讀碩士學位,師事於Fedor Tunisse, Luuk Nagtegaal, 與Hans Zonderop,2010年畢業於荷蘭海牙皇家音樂院,2013年取得德國斯圖家特音樂院表演藝術家文憑,師事於Marta Klimasara. 李美儀現為海牙打擊樂團的固定協演人員,曾參與台灣青年管弦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出入遊樂…等打擊樂團演出,並曾在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德國,義大利,中國,日本等地與眾多作曲家、藝術家合作演出。
洪于雯 / 打擊樂

台灣南投人,受母親啟蒙接觸音樂,於高中開始學習打擊樂,大學時期接受師範教育,後赴法國學習現代音樂,於2012年獲得法國國立里昂高等音樂院擊樂最高演奏文憑、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室內樂文憑;以打擊樂為根本,同時涉獵並參與其他藝術領域合作,作品包括:舞蹈劇場:2012<無間>、2013<Neverland>獲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專案補助、台新藝術獎提名;兒童音樂劇:2011<2+2=…>;參與出入游樂視覺藝術跨界作品:2013兩廳院新點子樂展 <奇幻音畫>;個人獨奏會:2014擊.製系列<獨白>;現為表演藝術工作者、並從事擊樂相關教學。

李宜珮 / 大提琴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大提琴音樂博士,承襲大提琴泰斗János Starker之學派,師事Helga Winold教授。專攻大提琴演奏及教學,副修音樂理論、古大提琴、管弦樂指揮。於國內先後畢業於仁愛國中音樂班、中正高中音樂班、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曾獲Eva Heinitz Cello Scholarship、Assistantship in Cello、Music Merit Award等獎學金,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高等證書考試《Distinction Award》。曾受邀參加的音樂節有美國舊金山第六屆現代音樂節、Kent/Blossom音樂節、Aspen音樂節、瑞士Summer Academy of Biel/Bienne,並於2012年及2015年7月受聘至德國Saarburger Serenaden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and School擔任大提琴教授,演出多場音樂會,並教授大提琴個別課及室內樂課程。目前任教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臺北美國學校TYPA、各級學校音樂班及弦樂團,並為P³鋼琴三重奏成員及藝術總監。

賴奇霞 / 打擊樂

擊樂演奏者/媒體藝術家,賴奇霞於澳大利亞國家大學取得音樂演奏榮譽學士後,轉往新媒體藝術研究所,並取得其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近代擊樂發展以及擊樂與媒體科技之互動關係。個人與共同創作作品曾於台灣、日本、澳洲、美國、歐洲各地發表與展演。2014年獲選為比利時 Het Entrepot 藝術中心駐村藝術家,同年創作作品入選11月東京實驗節展演。

Yvonne Zehner / Guitar 

Yvonne Zehner studied with Mathias Seidl, Eliot Fisk and Joaquin Clerch at the University Mozarteum, with Oscar Ghiglia at the Accademia Musicale Chigiana in Siena and with Nicolas de Souza Barros at the UNIRIO in Rio de Janeiro. In October 2001 she finished her musical studies at the Mozarteum achieving a Masters degree with distinction. She has taught guitar at the University of Passau since 2001 and is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Hallein International Guitar Festival with Christina Schorn. In October 2007 she co-founded the plucked string music journal Phoibos, with Silvan Wagner (published bi annually by Klar Stutz Verlag of Passau - first edition February 2008). In 2009 she co-founded and became co-director of the Passauer Saiten Festival with Jürgen Schwenkglenks. Chamber Music is a special passion of hers; she performs regularly as part of Duo Baronne with Barbara Blumenstingl, with Enemble Mobile (recording a CD, published in 2010 with Works by Sofia Gubaidulina and Klaus Ager) and with Trio Collage. She also was a member of the Yehudin Menuhin foundation Live Music Now.  Yvonne Zehner’s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contemporary composers has led to the dedication of several works to her; these include Agustin Castilla-Avila’s, Strings – A play for guitarist and actor, and Julia Deppert’s solo work Sand. She has worked with Sofia Gubaidulina, Konstantia Gourzi, Benjamin Lang, Greg Caffrey, Siegfried Steinkogler, Klaus Ager and Andor Losconzy on premieres of their works. In October 2010 she released her first solo album Passages on the Neo-Loop label (Sony Music). Yvonne Zehner has performed at a variety of international festivals and concert series including the ASPEKTE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Music in Salzburg, Summer in Stuttgart – Music of the Centuries, The Passau European Festival, Incontri Chitarristici di Gargnano and the Edinburgh University Concert Series. She has toured to many solo and chamber music engagements in Europe and Brazil.
趙佑榆 / 木笛

    畢業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目前就讀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研究所主修木笛演奏,師事陳孟亨老師。台灣人木笛樂團(ETR)成員之一,Miracle木笛四重奏團員。曾於台灣人木笛樂團受邀於以色列第四屆早期音樂節、臺北國家演奏廳「夢想起飛新世代木笛演奏家音樂會」及與台灣人木笛樂團於韓國春川早期音樂節中演出。趙佑榆也曾於第三十四回日本台灣區木笛大賽合奏組獲得金賞2013及第三十三回全日本木笛大賽合奏組獲得金賞2012。
作曲家/藝術家 Collaboration Composers/Artist

曾興魁 / 作曲家

1946年生於台灣屏東,197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自1977年獲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芙萊堡音樂院(Musikhochschule Freiburg),師事 K. Huber,B. Ferneyhough 教授,1981年獲藝術家文憑(Pruefung der Kuenstlerischen Reife)並返國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暨音樂研究所。1986/87年獲法國政府獎學金於法國現代音樂暨音響研究中心(IRCAM)研究,同年並獲巴黎師範音樂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電影作曲文憑。作品曾在荷蘭高地亞慕斯音樂節(Gaudeamus Music Week, 1981/84 ASKO Ensemble)阿克瑪音樂節Alkmaar Music Festival 1990)漢城亞太音樂節 (Asia Pacific Music Festival 1990)日本仙台亞太音樂節,美國、德國、法國(Presents 1996 2E2M)等地演出。1987年曾於巴黎「國際藝術家館」(Cite des Arts)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 曾獲得國家文藝創作獎(1982),法國Ville D'Avray作曲比賽首獎(1984),第三屆國際管風琴作曲比賽第一大獎(1986)。
李和莆 Hope Lee

李和莆(Wen-Pin Hope Lee,1967年9月30日-),臺灣著名音樂家,出生於臺中市,於2006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第十七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曲人獎殊榮,2007年再度以《水鬼城隍爺-艋舺過水霞海城隍-數位音樂劇場-五幕舞劇》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專輯製作人獎。2013與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合作的「幸福進行曲」拿下第48屆廣播金鐘獎。

李和莆自幼學習鋼琴,由賴秋鏡老師啟蒙;十七歲時由林進祐教授啟蒙理論與作曲課程。隨後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先後隨曾興魁、陳茂萱及陳樹熙等教授學習。1993年負笈美國麻州波士頓大學繼續攻讀作曲及音樂理論,隨美國即興音樂創作前鋒盧卡斯·佛斯(Lukas Foss, b. 1922 —2009)、希臘現代音樂之父提歐多爾·安東尼奧(Theodore Antoniou, b. 1935 — )以及波士頓大學音樂系作曲組主任馬傑里·瑪利曼(Majorie Merryman, b. 1951 — )等大師學習,於1999年1月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DMA)。2013獲選為美國波士頓大學維基百科網站(BU WIKI-Humanities, music, and art)唯一臺灣知名校友(Notable Alumni)。

李和莆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並兼任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及國立師大附中音樂班。專長領域:作曲、數位創作藝術、電腦音樂與音樂理論,亦積極參與結合影像互動的數位跨領域藝術創作。創作涵蓋各類型古典獨唱(奏)、室內樂、管絃樂、舞劇及音樂劇場。近年更在音樂劇、流行音樂與商業配樂有大量作品出產,成為國內跨界音樂創作的重要作曲家之一。

Leonardo Schiavo

義大利作曲家Leonardo Schiavo也是一名傑出的長笛演奏家,曾於Vicenza音樂學院獲得長笛演奏文憑。在作曲方面,Leonardo Schiavo曾在Padua音樂院與Chigiana學院跟隨作曲家 G.Bonato與 S.Sciarrino學習作曲,並曾多次在大師班向P.Maxwell Davies與S.Gervasoni等作曲家學習。Leonardo Schiavo同時也擁有Padua頒發的音樂學文憑。Leonardo Schiavo獲獎無數,其中包括國際知名的西貝流士作曲大賽(Jean Sibelius composition competition)。他的作品在歐洲與美洲各國經常性地被演出,合作的樂團包括波蘭廣播交響樂團、布魯塞爾愛樂交響樂團與眾多義大利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等。Leonardo Schiavo最近一首獻給教宗Benedict XVI的作品也被收錄在最新發行的專輯當中。

葉樹堅 Stephen Yip

葉樹堅出生於香港,現居美國。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及美國賴斯大學. 他曾參加Aspen音樂節、亞洲作曲家聯盟、Music X、水牛城六月、IMPULS樂團學院、加州E.A.R.作曲家研討會及捷克第十三屆國際夏日節,亦曾於佛羅里達州的亞特蘭大藝術中心、內布拉斯加州的甘姆哈丁尼爾遜藝術中心及弗吉尼亞州創意藝術中心擔任駐場藝術家。他的作品曾於美國、歐洲及亞洲演出。曾獲得的作曲獎項包括Salvatore Martirano 紀念國際作曲獎, 新加坡中國樂隊國際作曲獎, 2011 臺灣音樂中心TMC國際作曲大賽, Isang Yun國際作曲比賽入選獎,海法國際作曲獎、德布西三重奏音樂基金作曲比賽獎、莫利那尼四重奏的第三屆國際作曲比賽、聖保羅室樂團比賽、及ALEA III作曲比賽等。他的作品經ERM-Media、PARMA、North South recording、ATMAClassical及Beauport Classical等品牌灌錄發行。

葉氏曾跟多個著名樂團合作。包括香港中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無極樂團,新加坡中樂團,台灣十方樂集,美國Wellesley composer conference ensemble, 美國north/south consonance, 美國聖保羅室樂團, 瑞典Curious chamber players, 德國Ensemble El Perro Andaluz,韓國TIMF ensemble, 盧森堡Sinfonietta, 俄羅斯新音樂團等。葉樹堅是作曲家協會 (SCI) 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成員,現任教於侯斯頓社區學院音樂系及自由作曲家。

金卓晟 Jing, Zhuosheng

青年作曲家、作家。他的音樂被形容為「有說服力,難以忘懷的。」(《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早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系,先後師從徐之彤副教授、葉小綱教授。2009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歐柏林音樂學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先後師從路易斯·尼爾松(Lewis Nielson)、約什·萊文(Josh Levine)教授。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研究生。其作品多次在中國與美國演出、出版,並在廣播電台播出,先後四次受邀於北京國際現代音樂節上演,並頻繁與不同的專業團體和音樂家合作,近期的合作包括: 北京交響樂團、鋼琴家黃亞蒙、德里克·金奇(Derek Zinky)、小提琴家劉瀟、中提琴家黃國偉、單簧管演奏家王弢、歌唱家瓊·赫爾格森(Joa R. Helgesson)、指揮家林大葉、長笛演奏家勞拉·庫克斯(Laura Cocks)等。                                             

金氏亦以巾城為筆名發表文字,作品涉及詩、小說、散文、戲劇等眾多形式,曾被多家雜誌發表,並多次參加交流活動。由他編導的舞台短劇《絕期》(2008)及編導並主演的獨立電影《亞當的葬禮》(2011)曾於中國西安和北京上映,在業內獲得一定反響。作為跨界藝術家,2015年,策展了由深圳畫院主辦的《眼與心——中國當代聯覺實驗藝術展》,並為此創作音樂,獲得相當範圍的贊譽。
楊智勻 / 作曲家/導賞

彰化縣員林鎮人。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研究所三年級。主修作曲。2005年,以鋼琴主修,小提琴副修,考取中區音樂班第一志願,國立台中二中。 2008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分別考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選擇後者就讀。2011年,12月。在北藝大 舞蹈廳舉行 個人作品發表會。自己擔任節目裡的鋼琴獨奏、伴奏。2012年,3月。考取北藝大作曲組研究所。
蕭如君/攝影創作者

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卓越雜誌》企劃編輯 《人籟論辯月刊》特約記者、攝影 香港《陽光時務周刊》特約攝影 All Sports 日本運動攝影公司特約攝影 《聯合文學》特約攝影 「得個懶狗藝文空間」個展—水田之上 2012 Taiwan Photo 第二屆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參展 「1839當代小藝廊」創作聯展:美國夢在台灣(2012) 

汪正翔/攝影創作者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School of Museum of Fine Art, MFA(肄) 2012 Taiwan Photo 第二屆台灣攝影藝術博覽會參展 「1839當代小藝廊」創作聯展:美國夢在台灣(2012) 2012 Art Takes Time Square 2012 LSP Awards PORTRAIT Category WINNER 2012 SMFA Photo Area annual exhibition 第九屆文建會文薈獎繪本佳作 第八屆文建會文薈獎散文組佳作。    
Merijn Bisschops

荷蘭作曲家Merijn Bisschops 出生於荷蘭Eindhoven,在結束Tilburg音樂學院的學業後,Merijn Bisschops毅然決然地決定成為一位獨立作曲家與製作人。Merijn Bisschops的作品在歐洲各地廣泛地被演出,合作的對象也包含了歐洲知名的樂團與獨奏家。

結合了自身的創作理念與背景,Merijn Bisschops在荷蘭Tilburg與其他各地創辦了大大小小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Merijn Bisschops自己的創作也因此而擁有比其他作曲家更多元的可能性。

魏志真 Chih-Chen Wei 

魏志真是一位活躍的作曲家,作品經常獲選發表於北美、南美及亞洲:曾任 Los Angeles Chamber Singers駐團作曲家,也曾被選在美國Society of Composers, Inc. 的會議中發表– 於奧克拉荷馬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以及密蘇里大學。另外,獲選發表的音樂節包括: 第七屆現代音樂節 (舊金山)、亞洲作曲家連盟 (韓國) 、美國國家作曲協會(洛杉磯) 、泰國國際作曲音樂節 (曼谷) 、UCM 新音樂節(密蘇里)等。同時,她也是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建置音樂創作與行銷平台」99年度「鼓勵創作徵選」入選作曲家,她也入圍了2010-2011兩廳院樂典─國人音樂創作甄選。近期的演出包括與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逸致三重奏、 Los Angeles Percussion Quartet 的打擊樂家 Nick Terry、女高音 Stacey Fraser、男高音Andrew Crane、中提琴家 Hsiaopei Lee 、鋼琴家Slawomir P. Dobrzanski 等的合作或者委託創作。作品 " Between Stream and Hills V - Odyssey" 收錄於中提琴家Hsiaopei Lee教授錄製的美國女性作曲家中提琴作品集中,在2014上半年度於美國由Centaur公司發行。

她所獲得的獎項包括Subito Grant ( 由 American Composers Forum)、MetLife Creative Connections Grant (由Meet the Composer Ford Foundation)、Stanley Wilson Award、Clifton Webb Fine Arts Award、Carolyn Alchin Endowed Award、Graduate Division Award (由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1999音樂台北音樂作曲比賽、臺灣省作曲比賽、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及台北市文化局補助獎金等。

出生於台中縣,魏志真就讀於曉明女中音樂班時經教育部資優甄試,以榜首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進入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UCLA)取得理論作曲碩士,爾後獲獎學金進入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取得音樂作曲藝術博士。她曾師事於潘世姬, 吳丁連, 柯芳隆, Paul Chihara, Ian Krouse, Stephen Hartke 及 Chinary Ung教授。

André Douw

荷蘭作曲家André Douw出生於1951年,於荷蘭海牙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演奏、理論與作曲,師事於荷蘭作曲家Jan van Vlijmen、Peter Schat 與Louis Andriessen。畢業後André Douw遠赴日本跟隨作曲大師武滿徹學習,並於返回荷蘭後先後於Hilversum音樂學校與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任教。André Douw於1990赴美國加州研究史特拉汶斯基之序列主義作曲技法,並於1995年出版著作“The construction of order and direction in Igor Stravinsky's In Memoriam Dylan Thomas, Canticum Sacrum and Threni”。

André Douw創作的音樂類型十分廣泛,包含了獨奏、室內樂與樂團的作品,與他合作過的樂團包括東京愛樂合唱團,荷蘭室內樂管弦樂團與荷蘭KRO廣播公司等。

賀健陞 Keith Hon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主修作曲及電子音樂,師隨彭俊傑 ,在學時更獲頒獅子會及顧家輝作曲獎學金, 為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及香港音樂導師同盟會員 。創作過音樂作品類別包括室樂,管弦樂,電子音樂,劇場音樂,電影音樂和流行音樂,作品亦曾在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等地發表或演出過,演出過的團體包括有香港演藝交響樂團及紐西蘭三重奏樂隊。於2012年,管弦樂作品《Groovy》更在香港演藝學院的協奏曲比賽中勝出,作品由香港演藝交響樂團演出,並于樂團中擔任電低音結他獨奏,參與過包括2011年上海電子音樂周,2013年上海爵士音樂節等。所參與過的大師班有包括陳曉勇,Brian Elias,Chinary Ung等名作曲家。

劉祥焜 Xiangkun Liu

劉祥焜,1992年出生於山東煙臺。六歲學習單簧管並接受音樂啟蒙教育,並於2005年獲得山東省管樂比賽單簧管壹等獎。自九歲起學習作曲和鋼琴,201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溫德青教授。曾獲2012年「當代音樂周」室內樂作品獎、2014年第三屆「中國——東盟當代音樂周」作曲比賽第二名等獎項,並與法國Les Temps Modernes樂團及數名國內外演奏家合作。2012年至今,多次慘加甘美蘭音樂工作坊,同時學習尺八;世界音樂的元素常常體現在作品之中。另外,自少年時代起對語言學、化學和真菌學的興趣也為創作帶來許多啟發。

趙曦 Xi Zhao

1973年生於湖南。文學碩士,現為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副主任、作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5年進入武漢音樂學院附中學習鋼琴,師從顧子鈺副教授。1996年獲作曲、鋼琴雙專業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作曲專業文學碩士學位,導師鍾信明教授。2003—04年間,在俄羅斯格涅辛音樂學院隨作曲家基裏·沃爾科夫(Killi E.VOLKOV)學習作曲。 

作品多次在各類比賽中獲獎,包括“金鐘獎”、“文華音樂作品創作獎”、“TMSK劉天華中國民族室內樂作品比賽”、“帕拉天奴杯中國音樂創作比賽”、“ 湖北音樂金編鐘獎”、“楚天文華獎”等。並在中國、澳門、韓國、俄羅斯、美國、羅馬尼亞等音樂節、音樂會上演出,獲得好評。 主要作品有:《熱帶魚》、《未找到的鑰匙》、《花的記憶I 》、《葳蕤》、《金木》、《關於“瞬間接觸”的七個幻像》、《四色洇染》、小提琴與樂隊《火天堂》與《南國—為鋼琴、銅管、弦樂與打擊樂而作的小協奏曲》等。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